PWN学习
前言
简单来说,pwn既是使用某种方法,修改内存中的数据,劫持程序的执行流程(即改变eip),使程序执行我们的shellcode。shellcode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串汇编代码对应的机器码,因为它通常就是用机器代码编写的。
对于call _fun与jmp _fun他们都会使eip变为对于_fun的地址;而对于ret它实际上就是pop eip,如果此时栈顶的数据为我们的shellcode的地址,就可以实现pwn。
而如何修改内存中的数据呢?大概主要就是字符读取的函数函数*gets()和scanf()与其类似的函数、字符串处理函数strcpy()和strcat()*等函数,所造成的缓冲区溢出,从而覆盖返回地址/对内存地址进行赋值操作了。
一般方法
如果程序内有相应的功能函数,直接将ret时的栈顶esp,改为所选函数机器码开始的地址即可。
若没有相应的函数,则可将shellcode输入到堆栈内,并使ret时的栈顶esp改为shellcode开始的地址即可。其中shellcode的地址可通过*printf()*函数来泄露。
对于linux有PLT/POT表,对照结构,修改内存,可修改对应call的函数。
对于继承的class有一个叫做vptr的东西,根据其结构,修改内存中的函数地址,可修改所对应call的函数。
对于一些结构体(如链表),通过uaf,也可修改指定内存位置的内容。
DEP/NX
处理器和Linux系统有一种叫做NX(No eXecute)的技术,windows上对应的技术叫做DEP(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),使得一些内存不能拥有RWX中的X执行属性。若尝试在不能执行的内存(如堆栈)中执行,则报错。
此时,可使用ROP(Return-oriented programming)技术。具体操作为寻找以ret结尾,有pop/lea/mov的内存地址。以ret为主体,构造一个ROP链接,达到修改寄存器并调用指定call的目的。
ASLR/PIE
Linux系统有一种叫做PIE(Position-independent executables)的技术,windows上对应的技术叫做ALSR,使得程序中的内存地址不再固定,变得随机化了。同一个程序每次运行的内存地址,都会发生改变。
在ctf中一般通过地址泄露来获得相应的地址。
而在实际中,可使用一种叫做堆喷射(Heap Spraying)的技术。这种技术通过申请大量的内存空间,填充一些无意义的滑行指令,并将shellcode放到申请的内存空间的末端。这样,只要eip落到所申请的空间内,即可在执行一串无意义的滑行指令后,执行我们的shellcode。
典型的例子有:使用0x0c0c0c0c来填充内存空间,而其对应的汇编恰好为无意义的指令
1 | 0C0C0C0C | 0C 0C | or al, 0xC | |
GS/Canaries
有一种叫做stack-protector 的技术,Linux系统中的gcc称之为为Canaries,windows上的cl称之为GS。即是在return前,检查堆栈上的一个于函数之前生成的随机数是否被改变。
要么在return前调用shellcode,要么通过泄露此随机数来使得检测通过。
有时候程序不退出,你甚至还能用这个来泄露地址。
杂项
使用alpha_mixed的encoders可生成由字母组成的shellcode,使用*–bad-chars*可排除一些字符